歡迎電郵購書
info@bleu.com.hk
歡迎電郵購書
info@bleu.com.hk
自古以來「傳承」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議題。說中國及香港企業家受惠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在過去數十年撈到第一桶金亦不為過。今天社會更趨複雜,加上生存於中西體制不同中間,中美博弈地沿政治糾紛等等,「傳承」實在不容易。
從前中國人一般說富不過三代,今天這思想可能有點武斷!如果能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像文中所說謹慎做人,就算富不過三代,相信也能傳承三代。變幻才是永恆,暫不說歐美西方社會經歷工業革命、美洲殖民立國200多年經歷二次慘烈世界大戰。美國沒有本土大型戰爭,吸引了大量的財富及世界精英,財富得以大量的累積及長期穩定的傳承才能有今天的局面。
家辦應該有更大使命感,團結家人,人才培育、化解矛盾、同心同德、人才輩出,家業自然興旺。《開啟傳承之門》一書。期待家辦傳財富,也傳承家族理念理想。家族辦公室千帆並舉,傳承財富更傳承理想理念。
作者從小懷著養貓的渴望,直到投身職場可以自力更生時,機緣巧合下,接收了一隻在酒樓廚房出世的貓BB,蘊釀廿載的父愛頓時爆發,一發不可收拾,從此以建立一個小康貓家庭為宏願。
書中以圖文記載十年來這個貓家的眾多第一次:第一次慶生日、第一次去旅行、第一次打架、第一次失踪、第一次識朋友……;還有眾多周而復始的無奈:不斷抓沙發、不斷撕信封、不斷咬鞋帶……。十年間,貓咪成長了,作者世故了,家也搬大了,唯獨不變的,是家中一切的喜怒哀樂都由兩隻貓咪牽動。愛貓人,定會找到不少會心微笑的共同經驗,對於計劃養貓者,也期望能透過人貓共處的現實生活片段,獲取更多的心理準備,認真思量自己能否承擔對另一生命不離不棄的承諾。
《歲月歌謠》以文字、音樂、影像,帶讀者去看一本用倒敍法重寫往日的少女成長日記。
〈歲月心曲〉:一個公共屋邨小女孩的生活,側寫了六七十年代香港普遍家庭的生活狀況。
〈歲月留聲〉、〈歲月間奏曲〉:收錄多愁善感的少女留言,空中流瀉着詩般的情懷,記下青葱的求學時光。
〈歲月迴旋曲〉:回望昔日生活,匆匆年華,種種情懷,又回到當初。
每篇文章也節錄了一首歌曲,中文歌或是作者意譯的英文歌曲。一個一個音符躍然紙上,慢慢重溫一首一首牽動着回憶的歌謠。
香港,其實比大家想像都要保守。時至今日,普遍的人還會認為同性戀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要收起來不能讓別人知道。即使在同性婚姻已經合法化的歐美地區,出櫃、家庭壓力,依然是同志們從不曾過時的難題。為什麼同性戀會是一件大不了的一件事? 導至人類滅絕的,不會是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人與人之間的仇恨無限擴大,才會招至人類物類的真正滅亡。
聖經說,「在安息日不能生火煮食」、「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大家都同意這些部分可能被斷章取義或過時了,但為什麼部分宗教人士卻要死守有關同志的部分教條? 醫療專業人士為同志提供拗直治療,有可能違反專業操守,你又知道嗎?
本書主要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在身為同志多年來的心路歷程。以百分之一百真實的故事,讓你更了解活在主流社會下的同志生活。有人說,兩個人相愛就可以了,為什麼就一定要結婚? 没有婚權的同志,在這個社會到底面對著怎麼樣的難題?身為同志,面對別人的反對、道德批判,你又該如何自處?
本書的後半部,會跟大家討論同志相關的道德倫理問題。希望大家跳過人獸交、亂倫、人類滅絕等等不相關的論據,真真正正進入婚姻、家庭、孩子等更有意義的討論。假如婚姻的價值只是傳宗接代,那為什麼不育的夫婦有結婚的權利,而同志卻没有?有生育能力的異性戀男女,婚後選擇不生育卻不會受到道德的批判,但同志伴侶卻因為没有生育的能力,卻要被剝奪婚姻的權利?到底,婚姻的價值是什麼? 這本書會給你一個答案。
即使大家是抱著「獵奇」的心態也好,歡迎不認識同志的你們認真看這本書,了解主流社會下的同志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回事。假如你討厭同志、不喜歡同志,甚至反對同志,就更加應該看看這本書。透過有血有肉的故事,好讓大家明白,同志不是來破壞社會跌序、導至人類滅絕的魔鬼怪。我們都只是大家的家人、朋友、同事,都是人類,都是社會的一份子。
本書利用和我們的出生日期(日柱)的天干地支作為主體,分析本身性格、運程,「日柱」本身有六十個組合,再配合出生的四季,把性格命運細分為二百四十個,來分析性格、運程,可以滿足到不甘於只有十二種生肖運程區分的讀者。
平常我們去算命,都會利用了年、月、日和時的干支,俗稱四柱八字(每個干支為一柱,總共有八個字)去推算,而每年的生肖運程,其實只利用年柱的地支去計算,每一個地支用一個生肖去代表。當然,用的柱數字數越多,準確度越高,但亦因為八字的變化組合太多,使用時較為複雜,不要說一般人去使用,就是很多專家亦會出現錯漏的情況,不易掌握。
但如果只用出生年的生肖推算運程,又未免太簡單亦易有錯漏,及不能再滿足現在要求日漸增高的大家。
有見及此,本書以子平八字中的日元為基本概念,加上寒熱命論,紫微星垣,十神性格,長生十二官,五行生剋,餓命學等對日元有所影響的學說,歸納精簡為「日柱六十命格」學,幫助大家由初階的算命書使用者,進身到中階的使用者。
希望籍此改變大家因為生肖運程的準確性較低,而誤會了中國算命學不管用的想法;亦希望這個相對「八字」較為簡單易用,但準確度不低的「日柱學」,可以在日常生活上幫助大家排難解紛。
另一方面,本書亦會
因為人很多時候會迷信命運,不求進取,不思改進。其實我們應該信而不迷,信命,不等於聽天由命,要去改變自己的觀念同時改善命運,用正向思想把自己不良的行為戒除,從而改善命運。
常道「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在我看來,命是天生的性格特質,運是日常遇到的機會,風水是環境的影響,陰德是人際關係的回報,讀書是改善自己。
性格特質要靠你去運用,機會要看你怎樣把握,環境可以由你去改變,人際關係在乎你的付出,改善自己有賴你的韌力。成事三分看天,七分在人。
作者希望藉由著書和教學推廣,把〔人定勝天〕的道理帶給大家,並且教導和協助大家實行。
浸會大學副教授盧偉力:「麻手這本小說集,順達的文字上面,是其對當代高科技生活的體會,看下來,你會聯想到自己在日漸物化的社會中的生存景况,亦會想到自己的情感世界中的一些問題。
當代生活的最大特徵是人們都在尋求在高科技媒介生態下的生命體會,尤其是城市人,這種尋求,已發展成為不自覺的對身體方方面面的關注…麻手創作時引入媒介生態想像,正符合這陰陽辯證互補。」
資深文化評論人/樂評人馮禮慈:「麻手的小說可說是『反思式科幻小說』,也是『感性科幻小說』。在人類科技愈來愈肆意改造大自然定律的今天,麻手的小說有相當的前瞻性,很值得讀。」
金像獎、金馬獎最佳編劇歐健兒:「翻開書,如打開了神秘大門,走進字裡行間,如置身迷離境界。疑幻,但情真。」
把愛情和幻想小說拉攏在一起,似乎是非常不實際、跡近自相矛盾的魔幻念頭。愛情是與生俱來的慾望,它是那麼實在,充斥著血氣的需要,它跟不著邊際的科幻小說注定是兩條平行線。本來是切身渴望之慾,如今變成虛幻神話;浮想聯翩,卻給現實桎梏得無法飛翔。如此便構成了本書的三章:在「觸」之中,半機械人承受沒感觸的觸感,在標準以外找出路;在「愛」之中,不同的情侶在信任遊戲內徘徊,反覆驗證「相信」是否比「真相」重要;在「取」之中,宅男宅女發現幸福之源在別人而非自己,決定化被動為主動,將天堂據為己有。說到底,本書要分享的愛情,不在於如何去愛或被愛,而是一場反照自身的苦行。
感謝文化善知識仗義執筆推介,包括浸會大學副教授盧偉力老師賜予序文,文中認為本書「順達的文字上面,是其對當代高科技生活的體會,看下來,你會聯想到自己在日漸物化的社會中的生存景况,亦會想到自己的情感世界中的一些問題」;資深文化人/樂評人馮禮慈先生,則評本書「是『反思式科幻小說』,也是『感性科幻小說』。在人類科技愈來愈肆意改造大自然定律的今天,麻手的小說有相當的前瞻性,很值得讀」;以及數屆金像獎、金馬獎最佳編劇歐健兒小姐,她以「走進字裡行間,如置身迷離境界。疑幻,但情真」來形容本書。深深感激諸位文化高人的溢美情義,他們用文字見證著這有緣世界的真實有情。
內容簡介
有說這是「教育、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的一種全球性時代潮流」,說得一點也不誇張!出外交流是很多大學生夢寐以求的心願,這亦是作者的心願。因為作者不想道聽塗說,而是實實在在地以好奇的眼睛看身邊的事物。其實交流遊學是最傳統的一種學習方式。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率領眾弟子周遊列國,增進弟子的學識,培養弟子的品質,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就非常重視遊學對學生的發展。所以作者讀萬卷書之餘,亦要行萬里路,大開眼界。
作者在這短短數個月裏經歷了很多文化和生活的衝擊,但這絕對是難得的人生體驗。希望大家看過作者的分享後也對交流計劃產生興趣,為自己計劃一下這種更精彩、更有活力的學習方式,為人生留下一段難忘的回憶!
Startup Bible創業人聖經》集合跨年代創業人,受訪者更橫跨中港台三地,甚至其他地區來港創業人士,合共100個創業故事。我們的願景是,透過不同的創業故事,鼓勵更多人放膽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再者,不同年代的創業人儘管各有不同時代背景,但他們創業的心態精神卻不會因年代褪色,我們希望通過訴說他們的故事,可以為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並由此說明,香港是一個可以盛載不同夢想多元化城市。
我們深信,這是一個經濟轉型的年代,新一代青年創業人將扮演著新舊世代交替見證者的角色;業界不是一個人,而是需要一群人共同推動才得以持續性發展。
《Startup Bible創業人聖經》不只是一個創舉,她盛載了100個夢想的同時,更盛載了對未來更多創業人的啟蒙。
故事簡介
作者是一位現職教師,很喜歡與孩子相處。
孩子們具備很多可親可愛之處,他們的率性能喚起成年人被世俗掩蓋了的真性情,有時甚至能觸發作者人性的陰暗面,讓作者自省自覺,重拾一顆失落了的赤子之心。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令作者學會體悟生命的真實本質。
這本書由一則則小故事組成,不誇張,不造作,點點滴滴都是師生之間的平常生活。把平時大家顯然易見卻又從不細思的事情拾掇成文,於平淡中盡見孩子和老師智慧。
文中以情為立足點,通過學生提問、老師回答以及作者的自我反思,情理兼備地剖析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珍貴。
作者期許與大家分享在教學及人生中曾經歷過的點滴,自勉互勵,作為成長的見證。
那些時光,一女子在世界不同城市信步漫行,或躊躇張望,
眈看浮世繪般布列的長街、小舖、鄰人、更多是女子妍媸各異的衣飾,
思想著與他們「同樣是在那兒」的尋常生活;在摺藏的書塵,舊事的記憶光影;在書寫她心情的體會,記下自己對時裝的熱忱。記一段在城市中閱讀、書寫及工作的人際,城市的浮世光景,敘一縷現代女性漫遊世界,詠物,思念冥想的浮生心情。
本書一部分是生活散文,一部分是各地見聞和創作的筆記;散文愜意地梳理著生活場景裡的偶然機遇和從容觀照;寫字筆記,「確實是自己生活態度」,也彷彿在時間中頓悟。
工作日子如激流,幸而都安穩渡過。有些事已不堪聞問,亦有不值一曬的,當然如想起相遇男人,也有喜怒。生活總是充滿意外,若有閃失,就全盤皆輸。書中關於日常生活與女子瑣事的文字,是從這樣的體悟而來。
作者精采地示範了一種當代物質生活與追求精神成長並存,更迷人且重要的,賦予情感和時空間感應,作者如是說:「現在回頭看,每個片段每個回憶,我都只感到淡淡的的甜味。」
誰偷了這城 市的想像力?為甚麼這座布滿了高高低低的摩天大廈的城市,越來越像一張攤開了的紙──那麼淺薄、那麼一目了然?到底是否仍然有人像書中的主角們那樣,厭棄了人罵我罵、人取我取的簡易求生、求同哲學,站出來喚回人們久違了的想像力,把這張平平無奇的紙,疊成一朵玫瑰、一隻紙鶴、或一艘輪船,去活出有情的生命、活出自我的自由?
本書中的主角:有充滿生命力的牛下老人、有愛思考的百載彌敦道、也有競選特首的深水埗黑人等,他們來自地圖上的牛下、油尖旺、銅鑼灣等九個地區;另一方面,他們也在幻海之中,豎立了不同的想像座標,包括創造、重生、彌留、死亡、美麗、願望等等。把現實與幻想連繫起來的,是各式各樣的紙品:願望寶牒、街頭海報、政府通告、簽文、彩票等,令本來平鋪直敘的城市又再變得立體起來。而輕狂過後,每篇科幻小說後都有一篇延伸散文,用冷靜和理性,把你從想像的驚濤駭浪之中拉回現實世界裏。畢竟,城市也可以很科幻,只要你願意。
醫學本身也是一門藝術
物以類聚,畢竟是同道中人,難怪張醫生要我執筆寫序,大家實有太多相近的觀點、經歷及想法,況且也是音樂(西洋搖滾樂)愛好者。
腫瘤科醫生往往要與病人一同經歷病情起伏,以及心情的高低,與病人家屬同一陣線。治病固然需要高科技及科學,但若果缺少關顧病人的心理及心情,就等同是一個醫匠,沒有生氣,沒有生命力。
一直認為,醫學本身也是一門藝術,有生命,充滿感覺,更涉及感情,治病兼療心,醫藝合一,身心兼顧,方為全人治療。
望《驚.變.擁抱》能令讀者一睹腫瘤科醫生的原則、理念、經歷、慨嘆及感受。 - 傅惠霖醫生
我最認同的,也就是他在我們最為驚恐失措時,向我們強調「生命的長短,未及質素來得重要」這句話。 - Joyce(病人家屬)
看過這書,「病人」看後會成了「醫生」,「醫生」看後會成為了「病人」,「生」的人會明白「死」,「將死」的人會明白「生」,「自己」明白「對方」,「對方」開始明白「自己」,最後「自己」明白「自己」多一點!- 邵國華
二零零三年沙士高峰期間,盧維思,一個專業公務員,接下了籌辦維港巨星滙的毒酒。這個大型項目原意是為消沉的香港注射一劑興奮劑事實上在不同程度上也做到了。然而,政治往往取代理智,最後,因為被指未能在僅僅三個月內成功辦好一個世界級娛樂節慶,盧維思成為了代罪羔羊。捱過紀律聆訊,受到懲處,盧維思最後卻將香港政府帶上法庭,成功推翻港府裁決。
「問責 不 問責 巨星滙的真相」並不單單是港府運作的內幕故事,書中細緻論述香港現正實行的高官問責制種種缺陷。維港巨星滙和盧維思都是這個問責制的受害者,根本沒有「高官」負責,又如何問責?
出版日期: 2010年4月初版
如有查詢,請與本人聯絡。
歡迎網上補購服務
DICKSON
ANDREW
Tel : 3590 5239
Fax : 3568 0611
Email:info@bleu.com.hk 謝謝!WhatsApp : 9046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