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喬工作室
《智障人士臨床社會工作實務系列 除了藥物以外: 人本的理解與介入》
作者: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
智障人士臨床社會工作實務系列
本會復康服務邀請香港理工大學應用
社會科學系退休教授,現任明愛專上
學院研究教授葉錦成教授進行研究及
臨床督導,期望了解智障人士「情緒
及行為問題」的現象及他們背後的需
要,並嘗試找出藥物以外的介入方
法。多年研究及個案跟進過程中,我
們深入體會智障人士的生命故事,從
「情感互動」與「親密需要」等角度
作細緻理解,反思社會對於智障人士
刻板的觀念及相處方式,從中尋找另
一個範式,另一條出路,並將過去臨
床實務經驗整理成一系列的書籍,內
容包括:
情感互動與溝通
擁抱環境與依戀貧乏:
親密為本的理解與介入
除了藥物以外:人本的理解與介入
暴力行為的迷思、理解與介入
自我傷害的迷思、理解與介入
滋擾行為的迷思、理解與介入
情緒起伏的迷思、理解與介入
智障人士的性與親密
智障人士臨床社會工作實務定位
《自我傷害的 迷思、理解與介入》
作者: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
自我傷害 (Self-harm)、暴力 (Aggression)、滋擾行為 (Disturbing behaviour) 和
情緒起伏(Emotional fluctuation) (S.A.D.E),讓你聯想到麻煩?危險?失控?一
旦與智障人士拉上關係,會認為是他們挑戰權威?引人注意?還是精神異常?如
何有效控制這些「挑戰行為」,成為家長及同工苦惱的功課。
過去我們容易將目光投放於「挑戰行為」,卻忽略了智障人士S.A.D.E 背後所隱藏
的「悲傷」故事,過去傷痛未被了解,忽略的需要未被滿足,即使費盡心力,情
況卻又反覆出現。
以頭撞牆、用手打頭、咬傷自己、抓破傷口、挖肛出血……部份較多情緒的智障人
士正透過別人眼中的「自傷行為」,表達他們一言難盡的內在需要,倘若簡單地
透過約束或隔離的方式作出回應,是否能收長遠之效?本冊為S.A.D.E 系列的第二
部書籍,我們嘗試透過個案分享,帶領讀者以人性化的角度理解與滿足他們「自
傷行為」背後的需要。
《智障人士 的性與親密》
作者: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
談戀愛、拍拖、結婚、生子⋯⋯這些對一般人正常不過的事情,對於智障人士
可說是遙不可及,在普遍視「性」為禁忌的香港社會,要談及智障人士的性需
要更加是舉步維艱。每天辛勞照顧智障人士的家屬和同工們,還有心力、空間
和膽量,為他們的性與親密需要多想一下⋯⋯
「自我保護」教育就等於性教育?
智障人士沒有性需要?
解決了性衝動就等於滿足性需要?
智障人士可以戀愛?可以有性行為?
智障人士就不可以有幸福的婚姻?
本書嘗試從依戀及親密關係的理論、實務經驗的分享,探討智障人士的性教
育、性需要、戀愛與婚姻,讓同工及家屬嘗試走出迷思,有勇氣多行一步去面
對長久以來的禁忌,並為智障人士的「性」提供一些可行的方向。
二喬工作室由一群有志從事教育工作者組成。自新高中學制推行,中文教育就愈來愈偏離正軌。分卷的瑣碎、試題的含糊,都令教者學生無所適從。新晉的教師面對這個課程,恍如墮五里霧中,亦如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經驗豐富的教師,亦被花巧迷亂,一時弄不清去脈來龍。學生更以此科似無評卷準則,視為死亡之卷。
同仁深以此而為憾,中文教育豈能淪於此厄。於是疏通條理,爬羅抉剔,由古典文言的基礎知識,文言古文的寫作技術,傳統文化的深廣介紹;到考試設題的特定模式,臨場考試的答題策略;進而步入傳統文化殿堂,涵泳優游,沐浴春風,成為有道德教養、能夠明辨是非的國民。這就是我們期望的中文教育。
二喬的喻意,就是充當兩座橋樑,從博大精深的中文寶藏出發,一條帶引到考試升學的成功之路,一條帶領進入文化殿堂的成人之路。讓我們由二喬工作室開始;來,吾導乎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