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電郵購書
二零零三年沙士高峰期間,盧維思,一個專業公務員,接下了籌辦維港巨星滙的毒酒。這個大型項目原意是為消沉的香港注射一劑興奮劑事實上在不同程度上也做到了。然而,政治往往取代理智,最後,因為被指未能在僅僅三個月內成功辦好一個世界級娛樂節慶,盧維思成為了代罪羔羊。捱過紀律聆訊,受到懲處,盧維思最後卻將香港政府帶上法庭,成功推翻港府裁決。
「問責 不 問責 巨星滙的真相」並不單單是港府運作的內幕故事,書中細緻論述香港現正實行的高官問責制種種缺陷。維港巨星滙和盧維思都是這個問責制的受害者,根本沒有「高官」負責,又如何問責?
本書出版人將與香港民主促進會於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四日合辦「問責 不 問責」研討會。講者包括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卜約翰教授,及本書作者盧維思。歡迎傳媒代表出席研討會。「問責 不 問責 巨星滙的真相」新書發佈會和簽名會將會緊接於研討會後舉行。盧維思將會在發佈會上接受傳媒訪問,歡迎傳媒代表出席。新書的其他推廣活動亦將於稍後陸續舉行。
出版日期: 2010年4月初版
作者從小懷著養貓的渴望,直到投身職場可以自力更生時,機緣巧合下,接收了一隻在酒樓廚房出世的貓BB,蘊釀廿載的父愛頓時爆發,一發不可收拾,從此以建立一個小康貓家庭為宏願。
書中以圖文記載十年來這個貓家的眾多第一次:第一次慶生日、第一次去旅行、第一次打架、第一次失踪、第一次識朋友……;還有眾多周而復始的無奈:不斷抓沙發、不斷撕信封、不斷咬鞋帶……。十年間,貓咪成長了,作者世故了,家也搬大了,唯獨不變的,是家中一切的喜怒哀樂都由兩隻貓咪牽動。愛貓人,定會找到不少會心微笑的共同經驗,對於計劃養貓者,也期望能透過人貓共處的現實生活片段,獲取更多的心理準備,認真思量自己能否承擔對另一生命不離不棄的承諾。
醫學本身也是一門藝術
物以類聚,畢竟是同道中人,難怪張醫生要我執筆寫序,大家實有太多相近的觀點、經歷及想法,況且也是音樂(西洋搖滾樂)愛好者。
腫瘤科醫生往往要與病人一同經歷病情起伏,以及心情的高低,與病人家屬同一陣線。治病固然需要高科技及科學,但若果缺少關顧病人的心理及心情,就等同是一個醫匠,沒有生氣,沒有生命力。
一直認為,醫學本身也是一門藝術,有生命,充滿感覺,更涉及感情,治病兼療心,醫藝合一,身心兼顧,方為全人治療。
望《驚.變.擁抱》能令讀者一睹腫瘤科醫生的原則、理念、經歷、慨嘆及感受。 - 傅惠霖醫生
我最認同的,也就是他在我們最為驚恐失措時,向我們強調「生命的長短,未及質素來得重要」這句話。 - Joyce(病人家屬)
看過這書,「病人」看後會成了「醫生」,「醫生」看後會成為了「病人」,「生」的人會明白「死」,「將死」的人會明白「生」,「自己」明白「對方」,「對方」開始明白「自己」,最後「自己」明白「自己」多一點!- 邵國華
誰偷了這城 市的想像力?為甚麼這座布滿了高高低低的摩天大廈的城市,越來越像一張攤開了的紙──那麼淺薄、那麼一目了然?到底是否仍然有人像書中的主角們那樣,厭棄了人罵我罵、人取我取的簡易求生、求同哲學,站出來喚回人們久違了的想像力,把這張平平無奇的紙,疊成一朵玫瑰、一隻紙鶴、或一艘輪船,去活出有情的生命、活出自我的自由?
本書中的主角:有充滿生命力的牛下老人、有愛思考的百載彌敦道、也有競選特首的深水埗黑人等,他們來自地圖上的牛下、油尖旺、銅鑼灣等九個地區;另一方面,他們也在幻海之中,豎立了不同的想像座標,包括創造、重生、彌留、死亡、美麗、願望等等。把現實與幻想連繫起來的,是各式各樣的紙品:願望寶牒、街頭海報、政府通告、簽文、彩票等,令本來平鋪直敘的城市又再變得立體起來。而輕狂過後,每篇科幻小說後都有一篇延伸散文,用冷靜和理性,把你從想像的驚濤駭浪之中拉回現實世界裏。畢竟,城市也可以很科幻,只要你願意。
那些時光,一女子在世界不同城市信步漫行,或躊躇張望,
眈看浮世繪般布列的長街、小舖、鄰人、更多是女子妍媸各異的衣飾,
思想著與他們「同樣是在那兒」的尋常生活;在摺藏的書塵,舊事的記憶光影;在書寫她心情的體會,記下自己對時裝的熱忱。記一段在城市中閱讀、書寫及工作的人際,城市的浮世光景,敘一縷現代女性漫遊世界,詠物,思念冥想的浮生心情。
本書一部分是生活散文,一部分是各地見聞和創作的筆記;散文愜意地梳理著生活場景裡的偶然機遇和從容觀照;寫字筆記,「確實是自己生活態度」,也彷彿在時間中頓悟。
工作日子如激流,幸而都安穩渡過。有些事已不堪聞問,亦有不值一曬的,當然如想起相遇男人,也有喜怒。生活總是充滿意外,若有閃失,就全盤皆輸。書中關於日常生活與女子瑣事的文字,是從這樣的體悟而來。
作者精采地示範了一種當代物質生活與追求精神成長並存,更迷人且重要的,賦予情感和時空間感應,作者如是說:「現在回頭看,每個片段每個回憶,我都只感到淡淡的的甜味。」
故事簡介
作者是一位現職教師,很喜歡與孩子相處。
孩子們具備很多可親可愛之處,他們的率性能喚起成年人被世俗掩蓋了的真性情,有時甚至能觸發作者人性的陰暗面,讓作者自省自覺,重拾一顆失落了的赤子之心。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令作者學會體悟生命的真實本質。
這本書由一則則小故事組成,不誇張,不造作,點點滴滴都是師生之間的平常生活。把平時大家顯然易見卻又從不細思的事情拾掇成文,於平淡中盡見孩子和老師智慧。
文中以情為立足點,通過學生提問、老師回答以及作者的自我反思,情理兼備地剖析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珍貴。
作者期許與大家分享在教學及人生中曾經歷過的點滴,自勉互勵,作為成長的見證。
內容簡介
有說這是「教育、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的一種全球性時代潮流」,說得一點也不誇張!出外交流是很多大學生夢寐以求的心願,這亦是作者的心願。因為作者不想道聽塗說,而是實實在在地以好奇的眼睛看身邊的事物。其實交流遊學是最傳統的一種學習方式。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率領眾弟子周遊列國,增進弟子的學識,培養弟子的品質,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就非常重視遊學對學生的發展。所以作者讀萬卷書之餘,亦要行萬里路,大開眼界。
作者在這短短數個月裏經歷了很多文化和生活的衝擊,但這絕對是難得的人生體驗。希望大家看過作者的分享後也對交流計劃產生興趣,為自己計劃一下這種更精彩、更有活力的學習方式,為人生留下一段難忘的回憶!
浸會大學副教授盧偉力:「麻手這本小說集,順達的文字上面,是其對當代高科技生活的體會,看下來,你會聯想到自己在日漸物化的社會中的生存景况,亦會想到自己的情感世界中的一些問題。
當代生活的最大特徵是人們都在尋求在高科技媒介生態下的生命體會,尤其是城市人,這種尋求,已發展成為不自覺的對身體方方面面的關注…麻手創作時引入媒介生態想像,正符合這陰陽辯證互補。」
資深文化評論人/樂評人馮禮慈:「麻手的小說可說是『反思式科幻小說』,也是『感性科幻小說』。在人類科技愈來愈肆意改造大自然定律的今天,麻手的小說有相當的前瞻性,很值得讀。」
金像獎、金馬獎最佳編劇歐健兒:「翻開書,如打開了神秘大門,走進字裡行間,如置身迷離境界。疑幻,但情真。」
把愛情和幻想小說拉攏在一起,似乎是非常不實際、跡近自相矛盾的魔幻念頭。愛情是與生俱來的慾望,它是那麼實在,充斥著血氣的需要,它跟不著邊際的科幻小說注定是兩條平行線。本來是切身渴望之慾,如今變成虛幻神話;浮想聯翩,卻給現實桎梏得無法飛翔。如此便構成了本書的三章:在「觸」之中,半機械人承受沒感觸的觸感,在標準以外找出路;在「愛」之中,不同的情侶在信任遊戲內徘徊,反覆驗證「相信」是否比「真相」重要;在「取」之中,宅男宅女發現幸福之源在別人而非自己,決定化被動為主動,將天堂據為己有。說到底,本書要分享的愛情,不在於如何去愛或被愛,而是一場反照自身的苦行。
感謝文化善知識仗義執筆推介,包括浸會大學副教授盧偉力老師賜予序文,文中認為本書「順達的文字上面,是其對當代高科技生活的體會,看下來,你會聯想到自己在日漸物化的社會中的生存景况,亦會想到自己的情感世界中的一些問題」;資深文化人/樂評人馮禮慈先生,則評本書「是『反思式科幻小說』,也是『感性科幻小說』。在人類科技愈來愈肆意改造大自然定律的今天,麻手的小說有相當的前瞻性,很值得讀」;以及數屆金像獎、金馬獎最佳編劇歐健兒小姐,她以「走進字裡行間,如置身迷離境界。疑幻,但情真」來形容本書。深深感激諸位文化高人的溢美情義,他們用文字見證著這有緣世界的真實有情。
推薦序
他是一個經常需要在都市裡遊走的職業司機 街拍(Street Photography)聽起來容易,
影像就如文字一樣,是一種能夠賴以溝通的「語言」,
胡民煒 《攝影雜誌》執行總編輯
本書利用和我們的出生日期(日柱)的天干地支作為主體,分析本身性格、運程,「日柱」本身有六十個組合,再配合出生的四季,把性格命運細分為二百四十個,來分析性格、運程,可以滿足到不甘於只有十二種生肖運程區分的讀者。
平常我們去算命,都會利用了年、月、日和時的干支,俗稱四柱八字(每個干支為一柱,總共有八個字)去推算,而每年的生肖運程,其實只利用年柱的地支去計算,每一個地支用一個生肖去代表。當然,用的柱數字數越多,準確度越高,但亦因為八字的變化組合太多,使用時較為複雜,不要說一般人去使用,就是很多專家亦會出現錯漏的情況,不易掌握。
但如果只用出生年的生肖推算運程,又未免太簡單亦易有錯漏,及不能再滿足現在要求日漸增高的大家。
有見及此,本書以子平八字中的日元為基本概念,加上寒熱命論,紫微星垣,十神性格,長生十二官,五行生剋,餓命學等對日元有所影響的學說,歸納精簡為「日柱六十命格」學,幫助大家由初階的算命書使用者,進身到中階的使用者。
希望籍此改變大家因為生肖運程的準確性較低,而誤會了中國算命學不管用的想法;亦希望這個相對「八字」較為簡單易用,但準確度不低的「日柱學」,可以在日常生活上幫助大家排難解紛。
另一方面,本書亦會
因為人很多時候會迷信命運,不求進取,不思改進。其實我們應該信而不迷,信命,不等於聽天由命,要去改變自己的觀念同時改善命運,用正向思想把自己不良的行為戒除,從而改善命運。
常道「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在我看來,命是天生的性格特質,運是日常遇到的機會,風水是環境的影響,陰德是人際關係的回報,讀書是改善自己。
性格特質要靠你去運用,機會要看你怎樣把握,環境可以由你去改變,人際關係在乎你的付出,改善自己有賴你的韌力。成事三分看天,七分在人。
作者希望藉由著書和教學推廣,把〔人定勝天〕的道理帶給大家,並且教導和協助大家實行。
醫學美容這個名字看似簡單,有不解自明的意味,但其實並不使然。在外地,醫學美容的英文名稱是medical cosmetic,cosmetic medicine 或 aesthetic medicine。要定義醫學美容的話,可以定義為有醫學文獻、臨床研究支持,而達到皮膚有美容效果的統稱,包括藥物(內服及外塗)、儀器(device)、注射劑(injection)及外科手術(surgery)等。醫學美容最有趣的地方是它結合了醫學美容知識,個人經驗與技術,個人美感,與客人良好的溝通的技巧而成的一個科目。要處理得好,四樣元素同樣重要。這本書包含了不少大眾希望知道,但又往往在市面上缺乏的相關醫學美容資料。由皮膚問題,分類,微整形,皮膚療程,皮膚護理一一包括在內。這本書帶讀者認識不同種類的醫學美容療程,令一眾愛美人士和美容業人士對醫學美容療程有更深層的認識。
此書作者為香港資深禮儀教育專家梁迦傑博士傾力之作,當中集結辦學多年來,學生常問的問題,自己常見的情景處理易錯之處,並附上正確做法,和禮儀概念,原則,Tips等介紹結集成書。是最實用的禮儀手冊!
書的內容以情景式問題組成,共500題,分為5個部份,包括有:商務場合、餐桌禮儀、衣著儀容、社交情景、各國禁忌。讀者可通過回答書中問題,而得出分數,瞭解自己對禮儀的認識程度,也通過測試知道平時自己所忽略的禮儀,書後并附有正確答案,可令讀者回顧真正待人處世禮儀的做法,日後遇到尷尬場景,不懂變應,也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書中500題泛文結集,是作者在國內及國外的商務場上的禮儀經驗、心理及文伈背景的元素,讓大家拉近人與人不同的種族文化的距離,增加大家對禮儀的樂趣,從而知禮、懂禮、習禮以及用禮。將禮儀用到每一個不同環境上,於商務、社交、政務及休閒上,很多事情可以迎刃而解,讀者不僅幫到公司及自我形象提升,更可以推動社會大眾對禮儀的應用,達到共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