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香港出發,再經洛杉磯轉機,來到中美之旅的首站:墨西哥城。走到街頭,雖然滿街全是陌生的臉孔,卻有絲絲親切感覺,因為當地人無論略為矮小的個子,或較黃的膚色,都與亞洲人相近。但他們待人的熱情,卻令我感到陌生的,甚至一時間未能適應過來,例如看到街頭的小食攤檔,正疑惑是甚樣東西時,即被熱情的檔主拉著不放,以有限的英語力邀我試食。雖面對盛情,但奈於拉肚子的憂慮(旅途才剛開始,不容身體出現掃興情況),還是放棄試食那些烤肉薄餅及五顏六色的不知名醬汁。
轉個角落見到一個老伯隨手拿個暖壺就在賣咖啡,另一邊有人拿了部舊得難以想像仍能操作的相機替遊人拍照,即使做生意,一切都來得那麼隨意。除了小食、咖啡、紀念品和飾物外,竟給我碰到舊書攤,眼看手又動,翻了老半天,因為大部分著作都不是英文,所以一本也沒買,但老闆仍笑咪咪的毫不介意。
攀金字塔有驚無險
離墨西哥城東北約60公里的陶蒂華康(Teotihuacan)古城遺跡,是我此行的重點項目。城名意思是「眾神之城」,保留了世界第三大的太陽金字塔,旁邊還有比它小得多的月亮金字塔;還以為跟埃及一樣都是座陵墓,看過資料才知原來是昔日瑪雅文明用作祭祀的聖壇,所以塔頂是平的。金字塔開放給遊人攀爬,難得來到當然要湊熱鬧,攀得高,望得遠嘛!跟著其他遊人一級一級地上到塔頂,爬到一半實在有點後悔,因為傾斜得厲害,除了一條繩索外實在沒什麼安全措施,腦海不斷幻想若失足滾下去會怎樣。這還不特止,原來「好戲」在後頭,下塔更驚險艱難,站直身朝下看好像要直墮地面般,結果我要坐著用屁股來爬了半天才腳踏實地,雖然好累,但滿足感爆棚。
加勒比海充滿朝氣
墨西哥有沙漠,也有陽光與海漢,加勒比海的確名不虛傳,海岸的美,幼沙的滑與馬爾代夫不相伯仲,卻更加熱鬧,處處充滿朝氣,女士們不少隨便地卸下束縛,來個無上裝的日光浴,我卻未有此膽量。即使晚上海岸轉為漆黑,也一樣多姿多采,我乘坐仿古海盜船出海吃海鮮自助餐,大家還在甲板上隨歌起舞,各不相識的人,霎時間好像老朋友的狂歡聚會,連我這個慢熱的都市人,都破例地和其他遊客拉手跳起舞來。
追縱Wim Wenders足跡
還以為墨西哥的生活節奏經已夠慢,來到古巴首都夏灣拿,才知道何謂真正的慢。慢的感覺來自用鵝卵石鋪成的舊街,來自50年代出廠的美製大型房車,更來自坐在路邊無所事事的男女。即使穿著破舊的街童奔走嬉戲,令場面多了些少動感,但氣氛仍舊是充滿假日的閒情。是社會主義的大鑊飯文化揮之不去,還是加勒比海的民族天性?我只是暫居幾天的過客,當然搞不清楚,但我確愛上這種閒──尤其是Wim Wenders的《樂滿夏灣拿》仍纏繞腦海,我只是追隨他鏡頭下那種節奏,而非驗證虛實。看到每位老伯,都會想像他是否一位隱世的樂手?走過每條陋巷,都想想是否早在戲中相見。
笑臉感染遊人
在夏灣拿長約五公里的海濱大道是較熱鬧的地方,當地人都愛在那裏喝喝酒、跳跳舞、玩啤牌。遊客到此多了一種活動,就是專程坐一坐古董美國車改裝成的的士,但當地人早已見怪不怪,只會踏單車。至於雪茄廠、革命廣場、大教堂等必遊景點,我都有一遊,但感覺卻不如在海濱大道見到的一張張笑臉感受深刻。
經過數十年的禁運,古巴的窮,是每個遊人都耳聞目睹的;但古巴人的悠然自得和樂天,又是每個遊人都會被感染到的,一洗窮國必然多苦的觀念。當然隨著近年發展旅遊業,有些古巴人已先富起來,有些人甚至將自己的古舊居所當招待所謀利,但我相信大部分古巴人的笑臉是與物質的豐儉無關。所以離開古巴時,留在腦海中不再是《樂滿夏灣拿》的印象,而是簡單而富足的活生生例證。
節錄
![]() |
![]() |